廣州國資 2024年12月23日
今年10月,廣州輕工集團迎來了29周年慶。赴而立之年,展風華正茂。
自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來,廣州輕工集團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企業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,推進市場化改革、內涵式可持續發展、外延式倍增和“巡城馬”等四個“揭榜掛帥”行動計劃,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中心任務,在推動產業體系提質升級、完善科技創新機制、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。
1-11月,集團三大經營指標均實現增長,營收同比增長7.3%,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.5%,在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.4%。當前,正全力以赴確保2024年完成改革主體任務的70%以上,打好全年經營指標任務“收官戰”,以高質量發展為廣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交出“輕工答卷”。
“中國第一展”折射廣州智造“出海”新路徑。兩年來,依托外貿商號資產優勢,廣州輕工集團梳理出以海上絲綢之路、陸上絲綢之路、歐美線為主的“三線”策略,重點開拓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和RCEP區域國家市場,“一帶一路”貿易額占比從55%提升至63%,RCEP貿易額占比從15%提升至18%;今年三季度出口額實現同比正增長。
“外貿風向標”展現“廣貨IP”新風采。作為“廣貨”的搖籃、擁有最多老字號品牌的市屬國企,集團打造的“廣貨”潮品尖貨IP為老字號注入了新活力。“雙魚”品牌成為集團第5個中華老字號、大灣區唯一入選巴黎奧運會的體育器材供應商品牌。華糖公司紅棉精制白砂糖、廣氏菠蘿啤分獲全省首張食糖制品和飲料制品“灣區認證”證書,鷹金錢金獎豆豉鯪魚上線全國50家山姆會員店。
今年以來,廣州輕工集團大力培育旗下老字號開拓新市場、開辟新渠道、發展新模式、開發新產品“四新”能力,完成新品開發計劃81項,24個新品銷售收入達500萬元,電商B2C(面向個人電子商務活動)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8%。
廣貨云集的T.I.T生活館
一手盤活存量,有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,打造香港“3個業務平臺+1個管理平臺”。旗下紡織公司整體吸收塑料公司,整合虎頭公司材料貿易業務,打造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,近三年營業收入年均增長8.49%,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8.75%。整合旗下工藝、文化、創意類企業組建大新文創公司,打造集團黃金飾品及文創業務發展平臺。將104戶集體企業集中至穗聯公司,建設集體企業(資產)專業化運營管理平臺。主動剝離清退非正常經營企業,將輕工房產公司改制成為資產管理公司,打造國有資產專業盤活平臺。
T.I.T、奧寶品牌繼續發揮城市資產運營開發實力。T.I.T雙魚數字文體產業園一期主體工程已基本竣工;荔灣區“百千萬工程”項目奧寶匯完成整體改造;積極融入南沙發展,打造南沙舊鎮新地標南奧匯;奧寶公司與越秀公園合作開發以太廣場項目成功簽約,打造都市沉浸式“公園+”非標商業綜合體。
奧寶公司與越秀公園合作開發以太廣場項目效果圖
亞洲飲料肇慶生產基地項目一期
一批數字化轉型項目進展迅速,一批數智賦能的應用標桿破土而出、拔節生長。當前,華糖公司年產9萬噸液體糖低碳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已進入生產線設備定制階段,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4.2億元;投資近1億元的市“攻城拔寨”項目珠江塑料智造大廈預計年內封頂,建成后將大幅提升塑料板塊產業智造水平;雙魚公司數字商城、WMS倉儲系統一期項目交付試運行;輕出公司財務共享系統上線運行,實現進口、出口、內貿板塊統一管理……沿著數字化轉型智慧輕工的重點建設路徑,在旗下企業逐步構建起智能制造、數字化營銷、數字化貿易、智慧園區運營的數智化經濟體系;集團總部的智慧人資項目、智慧協同項目、業財數智化項目及云計算中心項目陸續啟動、有序推進。
華糖公司飲料線二線項目投產
科技創新是激活企業發展的新引擎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以客戶為中心,集團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,2021—2023年,研發投入共計6.3億元,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.3%。今年自主研發的新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9.66%,占營收比重14.78%,同比提升3%。
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,建設科技創新國家戰略人才力量,向國際高層次人才發布招募令,對頂尖人才“一人一策”量身定制支持措施,旗下虎頭、紅棉等7家企業已簽訂校企合作協議。
放眼“十五五”,廣州輕工集團將以更加長遠穩健的眼光規劃集團未來五年的發展。
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,在組織架構、選人用人、配套機制三個方面不斷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,激發市場活力,提升經濟效益,推動高質量發展。持續深化數智化轉型,在業務模式、運營流程、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突破性創新,通過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提升運營效率和決策水平,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。構建“一體兩翼”新發展格局,以“消費品、潮品”為主體,以“貿易、創新創業”為兩翼,通過主體帶動和兩翼協同發展的方式,實現集團全面、協調、健康發展。聚焦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延鏈,圍繞智能家電、光伏儲能新能源、食品飲料三大主業,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,加強技術研發、生產制造、市場營銷等環節協同配合,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;針對產業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,加強投入和支持,不斷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。統籌用好“城市資產、外貿積累、商標商號”三大資源,以產業為核心打造精品園區、以重點客戶為中心拓展“歐美線、陸上絲綢之路、海上絲綢之路”三線業務規模、以差異化投入策略逐步實現“四類商標商號”全覆蓋。